【AAC专稿】王璜生:要做有前瞻性的展览给观众

2017.05.22 08:57:07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评委 王璜生

  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由九名国内外评委所组成评审委员会,在评委会主席郑胜天教授的带领下,从2017年1月至5月共同完成月旦评、候选入围、提名奖和终评。他们在各自的国家和领域中,共同研究推动传播中国当代艺术。作为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评委,王璜生谈到了美术馆与展览、社会公众几者之间的构成关系。

  雅昌艺术网:回首中国当代艺术近些年来的发展历程,您个人是如何看待当下的状况?

  王璜生:相对比较理性。理性的意思是大家都有各自的追求和发展,包括市场和学术,你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空间很大,国际交流还是挺频繁、丰富的。尤其是年轻艺术家,我觉得这几年好像国际上或者是整个市场,包括国内,都对年轻艺术家挺关注的。我不时就会看到很年轻的艺术家在国外有参展和个展。一些老艺术家,比较成熟的艺术家也有一些动作,像张晓刚、隋建国、刘小东等都有一种另外的力量存在。但在总体上,就是某种比较重要的策展人推出比较重量级的、有问题意识的,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阶段性现象的展览,我个人觉得这方面好像比以前弱。之前还可以看到包括像费大为、范迪安、侯瀚如、高名潞等,都有一些比较大型的,有影响性的展览,这几年我感觉好像这种现象比较弱。

  雅昌艺术网:在您参与过的一些策展或者是奖项的评选当中中国当代艺术跟西方当代艺术相比有一些什么样的异同?

  王璜生:我刚刚从意大利回来,看了不少的展览,因为这对我来讲是职业病,到处想看展览。国际的一些艺术家包括一些展览,非常关注品质的问题,也包括关注艺术史的重大推进的问题。在威尼斯和米兰的一些展览,对一种关怀,跟动荡不安世界的关注是非常强烈的,接受性很强。包括这次看达明安·赫斯特的展览,创造力跟实现能力太惊人了,当然他后面有强大的资本支撑,这是不可怀疑的,但他有一种疯狂的能力,这一点是令我们佩服的,这是能感受到的。

  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这几年的展览对社会的关心也有,但还是有点儿小打小闹,包括制作的能力,还有场面的震撼人心的东西。我想中国的艺术家,包括策展人、组织方如何用好社会的资本,用好国家的资本是个问题。现在国家也有钱了,社会资本也很有很多,但是感觉场面还是乱哄哄的,我不知道怎么说这个事情,就是真正的非常有潜在力量跟爆发力的东西相对比较少。

  雅昌艺术网:您对于AAC艺术中国评选的看法?以及对未来评选的建议或是期待?

  王璜生:AAC越做越好,这几年特别是近三年来这个奖项更为缩小范围,评选的团队,邀请到的人也是比较重量级。在评选过程中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很认真的准备,包括前期广泛的资料的收集和铺垫等方面的工作做的也都非常好,还是很值得期待的,国内没有这样级别的另一个奖项。

  但我听到的普遍有一个建议就是——每年度应该增加一个展览奖。因为现在变成一个艺术家奖和出版物,然后就没有了,这是不太够的。展览非常之重要,真正评出好展览,对于中国来讲太重要了。年度艺术家或者是年轻艺术家都是一个个体,而对于展览这样一个机构性的,还有跟策展人有关的,跟策展理念有关,跟整个社会对一个展览的主题和影响力有关的奖项还是应该是有的。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当代艺术的公共美术馆收藏?

  王璜生:当然是非常重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问题是我们一直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公共美术馆对当代艺术的收藏总的来讲还是非常不够的。因为种种原因当代艺术方面的收藏也是比较少的,我在央美跟院长范迪安发起的当代艺术的收藏,现在目前还是不错的,因为我们要迎接百年校庆,很多当代艺术家都非常支持这个项目。我想问题还不仅仅是收藏的问题,收藏是为了研究,收藏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用一种机制去推动当代艺术的从创作到机构的支持,研究等等这样的一些作用。

  雅昌艺术网:美术馆与展览、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构成关系?

  王璜生:其实这三者的关系也是很简单。我一直的理念是作为一个机构,首先要做出好展览,应该是学术性很强,针对性很强,很有前瞻性,不是为了讨好公众或者是社会的一种口味,而是在艺术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最前沿的表达。另一方面,这种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学术性、前沿文化表达的一些展览活动,看一个机构用什么方法和观众去沟通。方法是要人想出来的,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去实现。

返回顶部